今天给各位分享除了他的自拍,高晓松写的歌才是我们的回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除了他的自拍,高晓松写的歌才是我们的回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那年夏天,朴树、周迅与高晓松

2、如何评价筠子的《立秋》?

3、除了他的自拍,高晓松写的歌才是我们的回忆

  - 1 -   立秋那天,高晓松发了一条微博,“今日立秋,送上一支老歌《一叶知秋》。”   高晓松写过两首秋天,一首是《一叶知秋》,给了陈楚生,另一首是《立秋》,给了筠子。   两首歌的诞生相差十年,相比之下,更早写下的《立秋》的词更能体现高晓松年轻时的才气,也注定了《立秋》更广为传唱。   《立秋》的副歌,被高晓松写成了华丽的诗作。“总要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有些长留心中。于是有时疯狂,有时迷惘,有时唱。”   有点像筠子的一生。   唱了《立秋》的筠子这辈子就出了一张专辑,《春分 立秋 冬至》,却汇集了当时大陆乐坛最为巅峰的几个人,高晓松、朴树、小柯还有当时在鲍家街43号乐队的汪峰。   专辑发行五个月后,筠子自杀。   人们聊起筠子自杀的原因,多说是为情所困。当初制作专辑的几个人,有两个筠子都曾倾注过短暂而绚丽的感情。   高晓松是筠子的前男友,筠子自杀前的男友是汪峰。   汪峰写的墓志铭,被镌刻在筠子的墓碑上。而为筠子写了多首歌的高晓松,则被筠子的母亲斥为“感情骗子”。   两个中国乐坛的“半壁江山”,待遇天壤之别。   筠子去世后,汪峰为她写过一首歌,叫《美丽世界的孤儿》。开头汪峰唱“别哭夏日的玫瑰。”   这朵夏日的玫瑰,成了高晓松夏天里倾盆而下的雷阵雨。   - 2 -   如果没有筠子,高晓松的夏天应该满满的都是爱与等待,时光与誓言。   有人问过高晓松,为什么筠子的专辑,从春分唱到立秋再唱到冬至,却唯独没有夏天。   高晓松说,“夏天留给了小朴,于是有了《生如夏花》。”   筠子和朴树,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共同组成了高晓松的四季。   朴树与高晓松的关系,有点像伯牙与钟子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神奇的共鸣为两人带来了众多交集。   高晓松经常挂在嘴边的,除了自己清华毕业生的身份,还有自己的电影处女作,《那时花开》。   1999年,朴树做了两件大事,发行了专辑《我去2000年》,跟高晓松一起拍了《那时花开》。   荧幕上的朴树,满脸青春痘,很多时候面无表情,还有很多时候波涛汹涌。   高晓松对这部电影情有独钟,我想除了因为他自己迷恋青春,大概电影讲的故事,就是高晓松自己的故事。   朴树的夏天结束于2003年。那年朴树把《生如夏花》给发了,随后沉寂。   昙花一现般的绚烂,就像朴树自己唱的那样,“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等到朴树再复出,已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朴树发布《平凡之路》的时候,高晓松在微博感慨,“生活水落石出”。   那天盛夏,《那时花开》的女主,周迅宣布结婚。   - 3 -   谈朴树绕不开周迅。就算朴树已经结婚13年了,依旧绕不开。   曾经有个哲学问题困扰了无数情侣,分手后到底还能不能做朋友?   朴树和周迅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仅可以做朋友,而且可以做好朋友。   像朴树老婆吴晓敏说的那样,“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好朋友或者亲人?他们有联系,我反倒觉得会更爱他,说明他尊重以前的感情,如果他闪躲了反而说明他放不下。”   周迅和朴树相识相爱是因为电影《那时花开》,那也是一个夏天,男孩的西装革履和女孩的白色婚纱,在荧幕上交织出理想的结局。   朴树淡出歌坛的同一年,周迅也出了一张专辑《夏天》。专辑里面没有一首歌叫《夏天》,如果一定要找一首带点夏天感的歌曲,那就是至今还有人会唱的《看海》。   “离开你以后才知道,你对我是那么那么重要。谁知道你想要的不明了。”   2003年后,周迅和朴树分道扬镳。   15年后的夏天,周迅主演的电视剧《如懿传》上映。开播的第一天,不少人吐槽,周迅再也演不出少女感了。   周迅当然演不出少女感。   高晓松评价周迅说,“不是经验型的演员,她是个天才。”   天才最自然的少女感早就在时光里,留给该留的人了。   - 4 -   筠子生前曾经表示,希望许巍可以为自己写一首歌。   筠子死后,许巍写了《那一年》,许巍写,“那一年,你正年轻。总觉得明天肯定会更美。”   2000年的夏天结束后,有人正在年轻,有人永远年轻。   到现在,永远年轻的人依旧年轻,正在年轻的人却已经不再年轻。   高晓松前几天说自己去见了朴树。在朴树租住的地方,高晓松几乎没说话,听朴树聊了一晚。   事后高晓松感慨,“如今我们都老了,平凡得如同路边的树木。虽然不再呼喊奔跑,却默默生出许多根,记住许多事,刻下年轮,结出果实。偶有风过,思想起初来时世界的模样,每个人都会被原谅。”   又一年夏天结束了。   把朴树、周迅和高晓松交织在一起的那年夏天也结束了。  这首歌曲听了许多年,不同时候听有不同感受。想知道各位如何解读它。可以从编曲,歌词,旋律,或者你与她有关的故事、记忆等等。   首先,你别对这首歌有什么期望   其实歌词什么内容,已经从那两句演绎得7788   家族传到这一代,开始荒芜,余热和他爹妈给他那枝花就是他的所有,回顾往日甜蜜和优质股是他的所有   但他最讨厌蓝筹,有起有落才能按摩他的肥肠   以上。   谢邀。   刚听了一下这首歌,觉得把那种恋爱中的感觉写的很棒,患得患失,忽远忽近,却又十分甜蜜,想到他就会欢喜,是一首很不错的歌。   歌者也是郑州的让我有一种亲切感,但对于她的选择也感到惋惜,祝愿她在天堂安好!   你举着一枝花   等着有人带你去流浪   (图侵删)   最喜欢《立秋》,会无限制大脑内循环以下几句旋律:   总要有些随风 有些入梦   有些长留 在心中   于是有时疯狂 有时迷惘   有时唱   总要有些随风 有些入梦   有些长留 在心中   于是有时疯狂 有时迷惘   有时唱   真美!   听了这首歌之后我才觉得高晓松是真的有点才华的   很多年前第一次听到高晓松 2000 年写的这首歌时感觉很惊艳,演唱者的嗓音也很有特色。   只可惜后来发现旋律是“借鉴”的。   具体“借鉴”自英国乐团 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 (OMD) 在 1986 发行的专辑 The Pacific Age 中 (Forever) Live and Die 一曲。   油管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HfFVaaZoLs(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FiaQPCl04(OMD)  说起高晓松这个人,你有关注过他吗?   有人欣赏他,是因为他在《晓松奇谈》和《奇葩说》里,用独特的视角表达着对生活的思考;有人关注他,是因为他个人微博上时不时爆出来的神奇角度自拍。   前不久#高晓松26天减重26斤#再次登上微博热搜,由此可见,如今的高晓松依旧火得一塌糊涂,但他写的歌才是我们的回忆。   01   我知道有一天,我会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许巍的一首单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引发很多人的同感,当然也不乏其他的解读。不可否认的是,词作者高晓松的才华横溢。   2013年,高晓松创作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他写这首歌的契机来源自他妈妈曾说过的一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轻易,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02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同桌的你———   这首歌曲是高晓松在给初恋女友“红”梳理头发时产生了的创作灵感。1990年,高晓松与女友“红”相识并相恋。之后,高晓松与红在厦门大学附近一个小渔村合租了一间民房。一天早晨,高晓松为红梳头。高晓松突然大叫一声“有了”,然后他迅速放手,来不及找纸,就在一本书的封底上,记下了他瞬间的灵感,这段文字就是《同桌的你》的初稿。1993年,高晓松完成了整首歌的创作。   1994年,这首被广为传唱的校园民谣揽获了当年几乎所有流行音乐奖之最佳金曲,最佳作词,最佳作曲等大奖,并使该张专辑成为十年来销量最大的原创专辑。   03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无声无息的你   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   如今再没人问起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是校园民谣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歌曲承载了很多人的青春记忆,歌曲中的纯真感情和青春的迷惘是很多人都体验过的。   这首歌以迥异于流行音乐充满商业味道的歌词和配曲,再加上老狼低沉沧桑的诗情演绎,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04   总要有些随风 有些入梦   有些长留在心中   于是有时疯狂 有时迷惘 有时唱   ———立 秋———   高晓松早年的作品,《立秋》由其亲自操刀词曲,歌手筠子演唱。整首歌词弥漫着校园民谣曲风曲调,不禁让人回忆起菁菁校园的点滴,和那些青春的故事。歌名叫《立秋》,由节气着手,着笔又不仅在节气,更多的在于描述一种心情。歌词意象多用积极意义的对比词组,有实有虚,有起有伏,描述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于秋天,对于未来,对于歌词中的'你"的最美好的勾勒和想象。   05   那唱歌的少年   已不在风里面你还在怀念  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   ———白衣飘飘的年代———   原载于1996年发行的《高晓松-青春无悔作品集》(该专辑于2002年再版),纪念朦胧诗人顾城(1956-1993.10.8)的三首组曲第一首,演唱叶蓓。   这首歌也是高晓松最有名的校园民谣之一。歌中所描绘的那个已经远去的、充满了理想、浪漫和才思的八十年代大学校园生活,被后来无数喜爱校园民谣的学子们所向往。   图片:网络
除了他的自拍,高晓松写的歌才是我们的回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除了他的自拍,高晓松写的歌才是我们的回忆除了他的自拍,高晓松写的歌才是我们的回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ynzjsh.cn/post/901.html发布于:2025-11-12